赵本山不在乎褒贬,却很重视观众的意见。此番,赵本山使出了浑身解数,按照他自己的文化理念,自导自演,打造出了一个“刘老根”。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近日撰写文章,阐释了赵本山及《刘老根》与东北文化的关系,他同时解释了“刘老根”这个人物名字的来历与含义。 赵本山从努力维持东北小品在全国的霸主地位,到呕心沥血推出了上下两部电视剧《
刘老根》(以下简称《刘》剧),出发点也许并非要诠释东北文化,但是,他的《刘》剧以白描的手法,将东北人、东北事、东北情、东北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许多东北特有的文化现象。崔凯说,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化,也是化人。一种生活造就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又规范着一种生活。东北文化的形成因素较之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蜀楚文化都更为复杂。东北人可爱,可爱的有点发傻。有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笑话,说某南方来东北的打工妹,为其伙伴发电报,为了省钱只写了六个字:“钱多、人傻、速来。”东北人粗犷,粗犷的近乎粗野。有人告诫朋友:“千万别惹东北人,和东北人吵架不超过三句,他的拳头就到了你的脸上。”东北人幽默,说出话来就让你喷饭。于是有了“出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之说。
“刘老根”这个名字,来自于赵本山和范伟合作之初,崔凯为他们写的第一个小品《儿子大了》,赵本山扮演“刘百万之爹”——刘老根。刘老根背着半口袋山楂进城,希望儿子回乡投资办厂搞开发,发现儿子“有钱”:800万,破折号,欠款。直气得刘老根管不务正业的儿子叫了“爹”。崔凯说,赵本山把这个角色的名字引进了电视剧中,并作了片名,肯定是有想法的。因为本山最重要的人生信条,就是“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根本”。这里所说的根本,就是东北劳动人民的本色。赵本山这个黑土地的儿子,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仍能够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对待农民,对待东北二人转,对待他家乡的父老乡亲。每当他遇到闹心事、不平事,他都会回到他的农村老家,到那里去平衡心态,他在刻意守护着自己的心灵家园——留住自己的根。他刻画的刘老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典型性格。同时也较为深刻地揭示了东北劳动人民淳厚、质朴的性格特征。
崔凯是赵本山在艺术之路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并亲自为赵本山等人挥笔创作,许多经典台词和包袱久传不衰。《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那句“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就嫁接于《儿子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