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子秧歌 辽北曾是满族聚居地区,其文化遗存随处可见。铁岭县白旗寨秧歌,俗称“鞑子秧歌”,就带有明显的满族文化特色。
“鞑子秧歌”,舞队人数有六七十人之多。人物扮相以戏曲人物为主,队员手持的道具有彩棒、霸王鞭、花扇等,行进时,队中打有许多面长方形旗帜。这些都和汉族秧歌相似。可一旦扭起来,满族文化特征便显现出来。大幅度地扭动的双臂,转动灵活的腰部,尤其是下装(男)的步伐是“弓箭步”、“大别步”和“蹲裆步”,以短健为美,这正是满族喜骑射的生活特点的活生生再现。在该秧歌的舞队中,有两个特殊的人物,一个是扮饰满清官员的“大老爷”;一个是反穿皮袄,身挎串铃,手持“马鞭”的“二老爷”。“二老爷”又称“克里吐”,他呈丑相,动作是在舞队中前后乱窜,时而挥鞭打场。有人考证“克里吐”是满语怪兽的意思。
这种秧歌非常文明,讲究礼数。每当正月各村扭秧歌,村村串演路遇时,都要由“大老爷”出面互相致礼。双方“大老爷”出队前,三次互相碰肩。施碰肩礼,这是典型的满族礼节。这种“鞑子秧歌”以白旗寨为中心流传于铁岭的东部山区。从人物扮相到舞姿,都可看出这是满族先民在自身歌舞形式的基础上,融合汉族秧歌的某些成分而形成的满族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