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实名:赵本山
   
本山世界 | 本山简介 | 本山动态 | 本山传媒 | 省艺术团 | 艺术学院 | 刘老根大舞台|曲艺库| 本山在线

影音世界 | 网络电视 | 网络电台 | flash短片| flash专辑| flash游戏| 二人转小剧场| 图铃mp3 | 星光大道

互动在线 | 本山社区 | 曲艺社区 | 曲艺博客 | 曲艺宽频 | 网友原创 | 全文数据库 | 幽默笑话 | 留言版
名家在线 | 冯  巩 | 范 伟 | 黄 宏 | 潘 长 江 | 李  静 | 阎学晶佟长江| 张慧中 | 崔 凯 >>
中国曲艺 : 相声 小品 二人转 评书 评话 快板 大鼓 粤曲 评弹 单弦 双簧 清音 皮影 秧歌 好来宝 文场
□  本山在线>>全文数据库>>《赵本山外传》精选:赵本山和范伟

《赵本山外传》精选:赵本山和范伟


http://www.zbs.cn 2004-8-31  《赵本山外传》
  2002年10月16日,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乡村大世界》栏目组,在铁岭市清河区云松大酒店现场录制了专题片《快乐铁岭》,这是一部以《刘老根(二)》演员为主体,以反映铁岭地方特色、


人文景观与风土人情为基调的游艺活动。在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的激烈场面中,药匣子趁机向全国的电视观众诉了一番苦,发泄了心中的怨气:“铁岭真是好哇,自打龙泉山庄搬到铁岭后,我和大辣椒的不孕症也有了好转,我发明了百发百中的‘大力丸’,真有奇效哇!可是,我对丁香的真诚关怀,竟被刘老根说成是不怀好意。哎呀,我也是戴眼镜的,咋的咱也是个文化人。老根老说我搞个人崇拜,那他呢?他还找人给写了首歌《刘老根》。


  ‘刘老根,你是一个啥样的人’,

  那谁知道你是一个啥样的人啊,把个编剧急得的脑袋比我还大,末了憋出个:

  ‘你是一个热心的人,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这把我的优点都给他了。”

  范伟这一段搞笑的独角戏把观众乐破了肚皮,整个联欢气氛热烈火爆。

  人们不难看出,近十余年来,在赵本山主演的电视剧和小品中,范伟始终不离他的左右,在影片中充当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了赵本山影视艺术的左膀右臂。


  1992年4月的一天,赵本山突然给范伟打了一个电话:

  “范伟呀,辽宁省艺术节近期在大连举办,我有个小品叫《走毛道》,缺一个演收费的角色,你过来合一下戏好吗?”

  范伟一听,大喜过望,能和这样的大腕明星合作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更何况是人家主动找上门来的呢。他当即满口答应:

  “好哇,求之不得,什么时候动身?”

  原来这个角色已经找了几个人,但无论导演和本山怎么说戏,这几个人却都入不了戏,装腔作势、貌合神离。实在没办法,本山突然想到了一年多前曾在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工作过的范伟。范伟接到本山的电话后,心里非常高兴。临行前,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母亲。范伟的母亲是个赵本山“迷”,最喜欢看赵本山的节目,对赵本山推崇备至。当她知道范伟能和赵本山这样的大腕明星配戏,心里高兴,可却有些不放心,她一再叮嘱范伟说:


  “到铁岭去,要好好向本山大哥学习,人生的机会不多,可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呀!”

  《走毛道》是东北方言,意思是不走大道抄近道,一般是指在农村人们为了抄近道践踏地里的庄稼而走出来的小道。在这个小品里,赵本山与李静扮演一对到亲戚家串门走毛道的老年夫妻,而范伟则扮演收费的那个年轻人。范伟来到铁岭,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读了两天本子,悟透了这个特殊的“滑稽”角色,胸有成竹地等着与本山配戏。


  第三天,排练开始了,范伟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认真听导演说戏,认真演戏,全身心地投入,进入了角色。范伟虽然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但凭着他的悟性,很快胜任了角色。看到范伟惟妙惟肖的表演,赵本山嘴里虽然没说,但心里却是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他正在为没有一个好搭档犯愁呢。


  经过赵本山、范伟和李静默契合作,小品《走毛道》在辽宁艺术节上一举夺魁。范伟来到幕后,赵本山拍着范伟的肩头说:

  “不错,不错!成功了,成功了。”

  事后,有很多朋友问范伟:

  “是什么原因,促使赵本山选择了你做搭档?”

  范伟坦诚地说:“因为我们性格上互补。本山大哥比较豪放,讲义气,我比较细腻一些。共同之处是我们做事很严谨认真,为人实在质朴。”


  赵本山与范伟配合得珠联璧合,小品推出后,好评如潮,赵本山幽默地对范伟说:

  “你和我今生有缘,要不怎么性格相近,戏味相投呢?”

  范伟坦诚地说:

  “你是红花,兄弟甘当绿叶。”

  第一次合作的成功,奠定了二人长期合作的基础,成为中国演艺圈内的“铁搭档”。

  1962年,范伟出生于沈阳市大东区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基层工会的宣传干事,喜欢写一些不成大雅之作的小诗歌,编一些顺口溜的小快板书。并经常把自己的“大作”邮到各级期刊,可邮归邮,却从未见过哪个报刊发表,收到的是左一封右一封的退稿信。尽管如此,这个“文化人”却从未因为退稿而罢笔。时间长了,不知是父亲的稿子真的有了长进,还是编辑们被感动了,偶尔的也有一两个小“豆腐块”见诸报端,得到几元钱的稿费。每当此时,父亲甭提有多高兴了,仿佛像取得了巨大胜利一样,认真地在那看来看去,仔细地阅读品味一番后,再精心地收好,或用剪子给报纸开一扇天窗,把自己发表的稿件剪下来,收在一个专门的本子里,这就是父亲的“作品”集。


  范伟的母亲是一名商店的营业员,幽默风趣,具有着极强的模仿力,学啥像啥。每当全家老小在一个屋里,她有时便要活跃活跃空气,表演一番,常常逗得大家捧腹大笑,忘了一切愁事。范伟继承了父母的长处,在生活中逐渐养成了勤奋认真与活泼幽默的性格。妈妈虽然没念过书,识不了几个字,但却热爱文艺,从小就鼓励范伟学习吹拉弹唱。范伟上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是一个老疙瘩,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疼爱与哥哥姐姐的呵护。父母都喜欢文艺,使范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熏染,他从小就喜欢表演,喜欢学戏。因此,上学后,使范伟成了沈阳市大北五校年龄最小的文艺宣传队队员。八岁那年,放学回来,晚上,邻居们聚在院子里,有说有笑地拉起了家长里短。这时,范伟走到了邻居们的中间,为邻居们当场来了一个即兴表演,唱起了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的一个唱段。


  “狱警传,似狼嚎,我迈步出监……”

  范伟边唱边做动作,唱得腔正味足。范伟的表演,使懂音乐和表演艺术的舅舅感到惊讶异常,夸奖道:

  

  “这小子嗓门这么好,表演也到位,唱得比原调高,拖腔比原调长,底气比一般演员足,是个演戏的好材料。”

  舅舅这一夸奖不要紧,引起了爸爸的注意。这位酷爱文艺的工会干事似乎看到了儿子的长项,发现了儿子的艺术天赋。从这以后,父亲每天逼着范伟练功、练嗓。并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些钱买了一把二胡,让范伟每天吱吱呀呀地拉个不停。那时,范伟不识谱,没练过基本功。刚开始,二胡在他的手里根本锯割不出个调来,但他热爱音乐,每天对着二胡发呆。舅舅见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急忙从沈阳音乐学院找了一位老师,作为家庭教师。老师要了解一下范伟的音乐素质,范伟当着老师的面,连着唱了几首歌后,老师又问他:


  “你还会什么?”

  范伟回答道:“还会讲故事。”

  于是,范伟又给老师讲了一个他最“拿手”的故事。老师听完后,对范伟说:

  “孩子,你的表达能力比较好,表演是你的长项。学表演,你可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演员。”

  为了让儿子在艺术上有所发展,1978年的一个夏日,通过多方打听和询问,爸爸领着年仅16岁的范伟叩开了著名相声演员陈连仲家的大门。从此,范伟便跟着陈连仲学起了相声,在说、学、逗、唱中增长着艺术才干。


  1980年,范伟初中毕业,这时,范伟已经和陈连仲学了两年相声。可当时,沈阳曲艺团不招人,实在没办法,陈连仲和金炳昶便把范伟介绍到了葫芦岛市文联。范伟在葫芦岛文联工作一年后,恰巧赶上铁岭地区文工团招演员。经陈连仲和金炳昶推荐,范伟考入了铁岭地区文工团。铁岭地区文工团是铁岭市民间艺术团的前身。进入民间艺术团后,一心从事艺术事业的范伟如鱼得水,在其他表演艺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里,范伟结识了李静、吴秀荣等著名二人转演员,全身心地投入了艺术。


  排练休息之余,范伟也牵挂在家里多病的母亲。范伟还清楚地记得,在他到铁岭报到与妈妈告别时,妈妈只嘱咐了他一句:

  “好好说相声,给妈长脸。”

  范伟在铁岭艺术团工作期间,赵本山已经人介绍进入了西丰县剧团。他虽然是县剧团的主演,但却是一名临时工。

  在铁岭地区文工团,范伟结识了著名导演张惠中,编剧崔凯、张超及李忠堂等。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下,范伟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钻研表演艺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性格的原因,范伟表演的相声独具特色。范伟幽默地说:“别人的相声是‘写意’,而我的相声是‘工笔’。”从此,铁岭成了范伟的第二故乡。


  1982年,辽宁省首届农村小戏调演开幕在即,铁岭地区民间艺术团急需一名扮演“盲人”的角色,先后选了几个都离“盲”太远。后经市民间艺术团吴秀荣导演推荐,选中了在西丰县剧团做临时工的赵本山,在拉场戏《摔三弦》中扮演盲人张志。赵本山活灵活现的表演,被市民间艺术团的领导选中,赵本山全身心地投入了角色,准备在汇演中亮一亮自己的“绝活”。


  一天,市民间艺术团突然接到了驻铁岭的某炮兵部队邀请,搞慰问演出。演出前,演员们在餐厅里共进晚餐。初来乍到的赵本山要表现表现,挨桌给艺术团的演员们敬酒。这时,赵本山一身农民打扮,穿戴都很破旧,和他以后扮演的徐老蔫形象差不多。赵本山人很瘦,但却很精神,冷眼看上去,像光长骨头不长肉似的。赵本山敬了两桌酒以后,又到了范伟他们这个桌前,赵本山手里拎着“铁岭老窖”一边和大家碰杯,谦恭地对大家说:


  “一杯生,两杯熟,三杯是朋友。”

  吃过晚饭,稍事休息后,赵本山登台表演《摔三弦》,范伟等一些没轮到上台的在台下观看演出。范伟发现,以前演盲人的演员都要在眼睛处化妆,而赵本山演盲人却没有化妆,但他演的盲人让人感觉却跟真的一样。范伟看得出了神。演盲人本来是别人看不起的小角色,可是赵本山却把小角色演活了。人们从来也没看到观众这么疯狂地笑过,赵本山真的把盲人演“绝”了。在台上,赵本山翻着白眼珠数钱,脚踩翻了盆却看不见,竖起耳朵四处听动静的表演动作使范伟心动。他心里想,他怎么演得那么像呢?他为赵本山的表演暗自叫绝。心想,这回我真的碰到表演“大腕”了。不出范伟所料,拉场戏《摔三弦》在首届辽宁省小戏调演中一举夺魁,赵本山在辽宁、在东北一炮打红,成了东北地区尽人皆知的民间艺术演员。在当时,电视还没有普及,人们只能通过广播电台听赵本山表演的《摔三弦》。与此同时,范伟创作表演的相声《无事生非》、《英雄名字》等,也给赵本山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二人虽然都是铁岭民间艺术团的演员,但从没有合戏的机会。赵本山于1986年正式调入铁岭市艺术团,可范伟这时已调了沈阳曲艺团。赵本山与范伟擦肩而过。


  沈阳市曲艺团实力雄厚,演员阵容强大,集中了很多东北地区最有名望的曲艺演员。来到这里,范伟自然成了“丑小鸭”。他年龄最小,资力最浅。演员多、名角多,好戏根本就轮不到他的份。当时,团里有十名相声演员,可剧作者却只有两位。写得好坏都供不应求,作品轮不到范伟。而没有作品,就没有参赛的机会。闲置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在迷惘中,范伟觉得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于是,文化功底不高的他竟拿起笔搞起了相声创作,半个多月后,《一个厂长的日记》的相声段子诞生了。可当踌躇满志的范伟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导演们面前一念,竟使在座的老师们哄堂大笑,认为他太“嫩”,并有人当时就给他起了个绰号“悲剧相声”。


  在范伟茫然不知所措之际,曲艺团的老团长发表了与众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范伟用写日记的手法写的相声段子新鲜。为了鼓励范伟创作,老团长让他把这个段子送到了北京,由于范伟有才气的真挚的脱稿表演,受到了老专家的好评。


  “那个叫范伟的小胖子作品不太成型,但从他的感觉上看,绝对是个好演员。”

  北京的专家们一再叮嘱团长,让他把这个年轻人在下半年的全国相声大赛上推出来,这样,一段“悲剧相声”使范伟走上了喜剧艺术之路。在这次全国相声大赛上,范伟脱颖而出,获得了文化部首届中国相声节金玫瑰表演一等奖。


  (摘自《赵本山外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原作者: 李东旭 艾华山
来 源: 《赵本山外传》
共有6458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上条新闻:让东北二人转回归“原味”--赵本山将“传统”进行到底
下条新闻:与二人转有很深感情的人:金芳

新闻搜索:

□- 热门新闻 □- 相关新闻
1. “刘老根”入驻大舞台 二人转火爆老中... [143561]
2. 赵本山女儿首次登台照片曝光(图) [76178]
3. 冯巩 [58448]
4. 刘兰芳 [54165]
5. 本山小品欢乐台词大放送 [53463]
6. 姜昆 [52135]
7. 黄宏 [43601]
《赵本山外传》精选:赵本山和范伟

  关于我们 本山在线 鸣谢朋友 联系我们 欢迎合作 在线邮局  
 

本山传媒:024-89593499;大舞台:024-24845532;艺术学院:024-62602985;技术支持:0410-2828950;传真:0410-2657633

 
 
  Copyright © 2000 - 2007 ZB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支持:中国曲协 本山传媒 版权:本山在线 辽ICP证 020133号 2002-2007 辽ICP备05009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