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二人转市场扫描 长春二人转火了,从吉林黑土地火辣辣地走向全国。猴年春节,和平大戏院总经理徐凯泉等带着改革后的二人转入京演出,当操着满口“京片子”的北京人用地道的京味叫着“好”时,作为东北人,我们变得高大了,没有了反差,“土”变成了特色!
长春二人转火了,这使长春二人转市场被看好,于是各种规模的二人转剧场如风起云涌,纷纷抢滩这块市场。2004年2月,赵本山率弟子长驱直入,“刘老根大舞台”在长春扎营!一时间,长春二人转市场热闹异常,激烈的竞争在看似平静中拉开了战势。
据了解,目前,长春市专业二人转剧场达13家,看二人转已成为一部分市民夜生活的重要内容,一些外地人也慕名来长看戏,二人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长春地域文化的代表。
如今,徐凯泉的和平大戏院以重庆路为中心,相继成立了4个分店,触角已伸入双阳。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每天晚上,长春市约有7000人左右在看二人转,一般剧场门票最高为60元,最低为lO元,包房另有价钱,以此计算,每晚仅门票收入就要在15万元左右,再加上剧场内销售的饮料、果盘等,市场相当大。据悉,刘老根大舞台开业当晚,门票被炒到千元一张,长春二人转市场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长春二人转红火的背后
长春二人转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正逐渐走向成熟,并且特点鲜明。
早在十年前,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二人转是一门好艺术,只是其中瑕疵多了些,于是,他们自觉地站出来,开始引领长春二人转走向“绿色”。徐凯泉就是其中最积极的一员。
早在十年前,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二人转是一门好艺术,只是其中瑕疵多了些,于是,他们自觉地站出来,开始引领长春二人转走向“绿色”。徐凯泉就是其中最积极的一员。
和平大戏院的发展轨迹可以印证长春二人转的成长历程。1997年,徐凯泉尝试着和三位朋友合伙开了和平大戏院,可是由于四个人意见不统一,导致戏院管理混乱,大戏院赔得够呛,不到一年,三个朋友就相继撤出了,徐凯泉独自承包了这个负债累累的戏院,一切从头再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为整顿演出作风、净化舞台,徐凯泉在全院提出了《净化舞台管理条例》,定期请专家名人来戏院看演出,给演员们提意见,在他的努力下,戏院里“转星”辈出,支撑着长春二人转演出市场,于小飞、翟波、魏三等还“转”进了央视,很多演员进军影视圈一展拳脚。今年的东北二人转进京大拜年,就让首都观众领略到了“绿色二人转”的独特魅力。
创新是二人转的生命所在。二人转的经营者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们又自觉组建了一支支以专业人士为主的创作队伍,二人转转京剧,二人转转吉剧,一个个创新的构思被付诸实践,二人转转出了韵味,转出了层次。为摒弃二人转先天的缺陷,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长春二人转创作者把时尚元素融入其中,汲取各艺术门类之长,创造出了以幽默为特色,集流行歌曲、舞蹈、绝活、小品等于一身的长春二人转,这样的二人转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也更好看了。
为提高二人转演员的素质,徐凯泉从全省各地的艺术院校招收了一批20岁以下的年轻演员,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组建了一支实力很强的青年演员队伍,为二人转储备了新的力量。同时,专业院校也相继开设二人转专业,使民间艺人独撑天下的局面得以改善。
一批有足够市场经验的经营者,一批好演员,一个发育完好的市场,使二人转在长春打下了一片天地。
长春二人转“转”向全国
长春二人转不仅在长春火,在全国范围内也在持续升温。现在,长春已有一批二人转演员在北京安营扎寨。此外,长春每个月都要派出二人转演员赴全国各地演出。
长春二人转大踏步走向全国,并继“西北风”后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地刮起一股“东北风”。不久前的东北二人转进京演出,就引来全国三百多家媒体,它们一同把镜头对准了长春二人转,二人转就像一把火,照亮了全国观众的心。
二人转从田间地头上的艺术,逐步跻身都市,进而昂首走进艺术殿堂,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机遇只会光顾有准备的人。长春二人转艺人一直在为这门艺术的崛起而卧薪尝胆。新二人转运动的整体推进,使长春二人转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一句“好看”道出了观众对长春二人转的所有评价,培育好了梧桐树,就等凤凰来落枝。
长春二人转“转”向全国有一条清晰的轨迹。由于二人转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内涵,特别是高智慧的幽默,使长春市一些搞创作的人常光顾此间寻找创作灵感。尝到了甜头,吧嗒吧嗒嘴,发现二人转还真是好东西,于是他们开始“串联”,引来一些外地名人来此观看。
最先光顾长春二人转的,恐怕是《梦想剧场》主持人毕福剑,当他稳坐在和平大戏院一角,被逗得合不拢嘴时,一个主意在他脑中快速生成——这么好的艺术要让更多人知道。于是,一期以东北二人转为主要内容的《梦想剧场》不久在央视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此后,以和平大戏院演员为主的各种活动陆续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宣传战拉开了序幕。
这边徐凯泉率领演员们奋力拼杀,那边高秀敏、何庆魁又以名人效应助阵,特别是在电视剧《刘老根》中,何庆魁更是有意识地让二人转大段大段地亮相,一时间,“东北文化现象”引来学者们的关注。余秋雨首先撰文,破译“东北文化现象”,二人转的“火势”在理论上找到了支点。
2000年4月,《焦点访谈》把焦角对准长春二人转;2001年,长春二人转又成了《东方时空·纪实》的主角;2002年,《艺术人生》特邀徐凯泉做嘉宾,讲述他的二人转人生。
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包装意识、宣传意识。长春二人转的演出运作相当成熟,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它已经成功地把市场与艺术对接,开启了文化市场化运作的新思路。
红火中难掩一丝忧虑
“长春二人转”火了,这是困惑中的地域文化在实践中杀出的一条“血路”,在给其热烈的掌声后,人们心中还难免有一丝忧虑。
俗,这是二人转的本色,但过于低俗的内容却不应出现在舞台上。一些二人转演员靠脏口粉词、低俗表演来招徕观众,使二人转蒙受指责。
二人转火了,获得了全国观众的认可,但演员们千万不能亲手毁掉给自己命运带来转机的二人转。同时,那些长期对二人转投以鄙视目光的人们,也请多一些耐心,长春二人转还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爱护我们自己的艺术,让她永远在黑土地上健康成长,是我们的一种责任,关心二人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记者 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