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第二部播出后,社会反响热烈,观众评价不俗。该剧的成功,为电视剧创作乃至整个文艺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以下是北京三位专家的评说。 “三贴近”的荧屏佳作——仲呈祥(中国文联副主席)
十余年前,一部电视剧《渴望》造成万人空巷,改变了外国作品充斥中国荧屏的现状。当时,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渴望》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如今,从《刘老根1》的“穷则思变”到《刘老根2》的“富而思进”,再次雄辩地印证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刘老根2》的贴近实际,表现在坚持从中国特殊国情出发,从中国农村乡办企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从中华民族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东北“二人传”艺术的实际出发,汲取诗情画意,激发创作灵感,确保了作品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
《刘老根2》的贴近群众,突出地表现在贴近民心上。一方面,写当代农民所思、所想、所求,写他们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精神嬗变和情感轨迹,在荧屏上为他们传神写貌;另一方面,积极适应当代观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心理需求,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优势让人民高兴、群众满意。
《刘老根2》的贴近生活,更真真切切地表现在从剧作家何庆魁到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等演员,坚持深入到东北农村变革的火热生活中,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细节、寻找幽默、感悟人生。应当说,该剧的成功,得益于生活,归功于生活;而该剧在历史内涵、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也正因主创人员的生活积累尤其是感情积累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丰富。
在矛盾冲突中完成人格塑造——王伟国(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
《刘老根2》堪称一部热情讴歌当代农民、关注当代农民命运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力作。首先,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刘老根的人物形象,将刘老根放到各种生活矛盾之中,来源于改革实践的戏剧矛盾冲突一个接着一个;同时,刘老根也在矛盾冲突中人格得到完善、思想得到锤炼,从而更坚定、自信地走改革之路。
《刘老根》这部电视剧不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且比较艺术化地加以揭示,从而构成了作品的真实性特色。作品不回避刘老根性格中的弱点,如家长式的非民主管理思想及行为、爱面子、固执等等,揭示出刘老根是一个农民,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自觉不自觉地受落后文化的影响。正是带着这种思想以及他的另外性格:热情、善良、乐于助人、智慧、诚信等等参予到人物关系与戏剧冲突之中,从而形成刘老根生动的、鲜活的、真实的农民企业家形象,并以此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了观众。
扑面而来的泥土芳香——汤恒(中宣部文艺局助理巡视员)
《刘老根2》反映的是东北农村正在发生、正在前进、正在变化的生活,是我们这个时代活生生的事实。它受到群众的欢迎,是有着实在依据的;尤其是在大款、美女、皇帝、太监以及各种远离实际的豪华包装、大制作时常集中荧屏的时候,这部朴实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们国家最大的国情是十三亿人口中大部分是农民。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出发。无论是搞文艺工作计划,还是进行创作选题策划,都不能忽视农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作用,不能忽视对农民群众愿望和呼声的反映。在创作生产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况下,如果在选题中考虑不多,在创作中抓得不紧,在生产中安排得不实,必然造成农村题材和适合农民群众的文艺作品的匮乏,就谈不上生产出农民群众喜爱的好作品,就会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文艺创作应当扎根生活的沃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果《刘老根》的创作不启用赵本山等一批有着深厚农村生活积累的创作人员,如果不在剧本上反复打磨,以农村生活的细节来补充,以农村生活的体验来涵养,恐怕很难保证这部戏能做到现在这样:有着扑面而来的泥土芳香,有着自然朴实的表演和机智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有着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色彩。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如长河东去、奔涌不息,迫切要求文艺工作者不断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出更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