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认为表面文章比本质更重要,所以一切东西都质而无文——— 有一名记者,最近跑德云社的新闻比较多,一天问我:“我觉得说相声的人似乎都生存在这个时代之外,还有唱大鼓的、唱戏的,都跟活在旧社会似的,这是为什么啊?”
我想了想说:“那肯定是有一点的……呵呵。”
她说:“你们举手投足的动作,穿着打扮的审美,与人交流的方式,都比较传统。我很想知道这些干曲艺的人是怎么想的。”
我说:“这……呵呵……就那么想呗。”
从小就接触老传统,这些人那些事,不变老才怪。
曾有人说:“你们说相声的,一到夏天,甭管大人孩子,每人一把折扇,连扇面扇骨的做工都特别在意,这不成了一帮老古董、小古董了吗?”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我周围的相声演员,一到夏天人手一把折扇。稍大一点的孩子就开始讲究起来,是乌木还是檀木,是斑竹还是棕竹,是人物还是山水,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大有门道。
我的是一把乌木大边尺扇,自己画了一只肥肥的大黄猫,买的扇面匠气太重。
还有一次我去一个京剧票房,带着一个烟壶,里边是从天惠斋刚买的鼻烟,随手放在了桌上。一个京剧演员经过,很不满地问道:“这是你带的鼻烟啊?我也不知道你是哪行的,反正在我们戏班里都是老先生才能摆这个谱。别的不说,你闻完之后扔一地鼻涕纸,服务员不瞪你吗?”然后也不问我,自顾自地倒出点鼻烟闻了闻,大叫一声:“唉,生烟末子,不成不成,这东西得拿花熏。我教你怎么拿桂花熏。”随后又讲起了闻鼻烟之道。那种老气横秋之感,和他的岁数绝不般配。
说相声的里边玩核桃的人也不少,在后台老能听见这样的话:“师哥,您看我这对‘鹰嘴儿’怎么样,才二百块钱。”
和这些人吃饭是最麻烦的事。比如,去吃烧羊肉,第一口吃完就会有人说:“火候不行,味儿也差点,比月盛斋差远了。”去吃烤鸭,又会有人说:“这叫什么玩意儿!片儿不是片儿,肉不是肉,够一百零八片儿吗?”去吃小肠陈,又会有人说:“这家肯定是假的,凑合吃个糊涂吧。”就算去喝碗豆汁,也会有人喝完一撇嘴:“就这勾了芡的,一分钱都不值!”
也许这些人的生活和时代真的有些脱节,不过他们都活得非常精致。现代的社会恰恰就缺乏这种精致,哪里都是浮华,到处都是快餐,现代人认为表面文章比本质更重要,所以一切东西都质而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