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史:东北民歌是二人转词曲的基础
http://www.zbs.cn 2005-2-13 本山在线
东北的汉族民歌,除劳动号子外,大量而广泛流传的是“小调民歌”。小调民歌的演唱往往和民间舞蹈、说唱分不开,尤其在秧歌中使用最多;其次,在单鼓、莲花落、皮影、大鼓中亦可见到。小调民歌在秧歌中称为“小曲”,成为二人转词曲的基础。 小调民歌题材广泛,体裁丰富多样。有《张生游寺》、《梁祝下山》一类朴实、简明的叙事歌曲;有《茉莉花》、《放风筝》、《送情郎》一类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有《九反朝阳》一类节奏鲜明、曲调短促的说唱类歌曲;有《小看戏》、《罗嗦五更》一类活泼、风趣的诙谐歌曲。这些小调民歌的叙事性、抒情性、说唱性、诙谐性融合在秧歌舞蹈之中,为二人转的说唱性、舞蹈性、戏剧性、滑稽性奠定了基础。小调民歌的叙事性、说唱性突出发展,由短到长,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进而演变为二人转唱词。 小调民歌的音乐结构多为四句的复双句曲体和简单的二部式曲式。一段曲调可以演唱多段唱词,而且根据每段唱词的内容,变化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如《打渔人十二月》即是。二人转音乐结构,亦多为上下句两两相对,常以四句为一单元。同一曲牌,反复演唱多段唱词,并可根据内容,变化出不同的情绪。小调民歌音乐的慢板优美、细腻、委婉,快板火暴、热烈、泼辣;二人转音乐亦完全承袭了这种风格特色。 我们从另一角度来认证二人转音乐曲牌与东北民歌音乐的血缘关系: 二人转音乐是曲联体为主导的综合体音乐。至今共有四百多个曲牌(调)。这些曲牌(调)的曲式(腔格)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歌谣体的专调,另一类是上下句曲体结构带甩腔的主调、辅调。 专调和东北民歌小调基本上是一回事,没有本质的变化。最初,只是某个民歌在一个或少数几个二人转曲目中使用,于是,这首民歌的曲调,在二人转音乐里就是专调了。如:二人转传统曲目《寒江》,就用了多首民歌曲调连缀演唱,其中的专调[八不合],就是民歌《茉莉花》调。 二人转的主调、辅调,亦主要是由民歌音乐衍化而来。这些衍化较为复杂,有些关系不大明显,专家们所做考证,亦很微薄。东北民歌在秧歌队中,其唱法及伴奏方法不断变化,以适应秧歌队及其下清场的演出方式。这种变化包括进行旋律加花,快打慢唱,适于载歌载舞及长于叙述故事情节,便于扮唱人物等。逐渐演化为二人转专调和主调、辅调音乐曲牌。 二人转以东北民歌为词曲的基础,也蒹收其它,丰富自身。
原作者:
高山
来 源:
本山在线
共有7747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上条新闻:东北二人转史:东北秧歌孕育了二人转
下条新闻:东北二人转名艺人:赵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