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江苏新曲艺作品雅集”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演出。摇滚快板、相声小品、音舞说唱……这台晚会的许多新节目,尽管已经不是传统曲艺的“原汁原味”,但“变味”的节目却受到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在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南京分会场举办的“培养曲艺新人,塑造曲艺新形象”研讨会上,许多人都谈到了这一有意思的话题。 离现代观众更近了
“这台节目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新。”江苏省知名文艺评论家汪人元说:这些剧目不再是翻箱底的老作品,十个新创剧目都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如扬州对白评话《老兵回乡》,把国民党访问团来大陆的故事都写进去了,苏州弹词表演唱《百样机》,把江南富裕起来的老百姓的欢欣心情描绘得很到位。这些内容使现场观众产生了少有的共鸣。另外,这次表演形式和舞台设计也新意迭出,追求全面的视听感受,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欣赏口味。如扬州清曲,过去一个演员从头到尾坐着唱,可现在,不仅唱的人动起来了,而且加入了伴舞,随着优美的唱腔还有变幻移动的花格窗,组成了非常有意境的一幅图画。这些变化在过去都是无法想象的。我很赞赏这种变化,艺术就是要鼓励创新,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
大众喜欢才有生命力
摇滚快板是曲艺中的新创品种,始创者是前线文工团的杨鲁平。谈起创作初衷,他说:我过去是唱快板的,但上世纪90年代起,快板几乎没人听了,我很苦恼。后来我女儿给我带来了两盒录音带,一盒是杰克逊的,一盒是“美国说唱王”哈默的,虽然我不懂英语,但却一口气听了1个多小时。吸引我的就是强烈的快节奏音乐。我灵机一动,我们的快板为什么不能谱上曲来唱?第一个摇滚快板作品在电视台一亮相,观众就叫好,特别是年轻人非常喜欢。但也有人摇头,这是什么东西,非驴非马,长不了。连我的老师都不看好,觉得我在走歪路。可事实是,因为广受欢迎,各地都开始创作摇滚快板新作品,渐渐地,大家也认可了。
作家毕飞宇则认为:曲艺是民间性很强的艺术,但现在老百姓离曲艺远了。从这场晚会看,曲艺工作者已经有了危机意识,他们用心良苦地拯救曲艺,这样的尝试是值得的。不过,更重要的是,曲艺工作者要把曲艺送到街头巷尾、田头场头,只有贴近大众,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应倡导“大曲艺”概念
“江苏新曲艺作品雅集”这场演出将于本月28日晋京,因为江苏对新曲艺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对此,省曲协副主席芦明认为:江苏原有曲种多,实力派演员多,而且观众整体素质高,有适于曲艺创新的土壤。而且江苏的新曲艺把握了一个尺度,即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尽管新曲艺的形式与过去不一样了,但曲艺的本色还在,因而新老听众都能接受。
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对江苏的新曲艺赞不绝口。他说:昨天的晚会尽管与以往有所不同,但它不是歌舞晚会,而是地地道道的曲艺晚会,因为它紧扣了曲艺的特点和本质,展示了江苏曲艺的魅力。现在曲艺处于困境之中,我们应当适应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以新的作品、新的演员、新的表演形式来稳住老观众,引来大批新观众。如今当红的小品演员赵本山、黄宏、陈佩斯、巩汉林等都是曲艺出身,小品精英把相声的精华都学走了,就连骆玉笙唱的京韵大鼓中的“千里刀光影”中的单弦、快板,现如今也被网上学去了。我们曲艺本身为何要自我封闭、不能向其他姐妹艺术学习?所以,我们提出了“大曲艺”的创作发展思路,力求兼收并蓄,拓展曲艺的生存空间。(张粉琴)